查看原文
其他

国际学校是为中产阶级量身订制的“消费陷阱”吗?

2017-09-13 Sunday 国际学校家长圈

圈圈有话说


几乎所有人都在说投资教育是中产防止阶层滑落的重要方式,但又有人觉得国际学校看起来也是为中产阶级量身订制的“消费陷阱”。

国际学校真的如些许人所说是一个大的“消费陷阱”吗?圈圈有话说……



在北京这样的城市,寸土寸金,寸秒寸金,中产阶层作为社会生产的中坚力量,每一分钟一秒钟,都用来生产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,当以前单身的中产阶层结束单身,生了孩子之后,生产力的一部分就要转移了,那就是让孩子上学。


一路幼儿园、幼升小、小升初、上大学、留学……中产在孩子的教育上花的钱绝对没在少数,有些人说了,这不都是一般人培养孩子的路径么?是的,但是中产阶层的教育投资,花样繁多,奇招层出,几乎所有人都在说投资教育是中产防止阶层滑落的重要方式,通过教育中产在竭力进行阶层突围。

 

而在北京,一个二孩中产家庭给孩子的教育投资来说,基本上与房子的投资并无两样,甚至包括房子,这其中的投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:一是时间,二是金钱,三是感情。



时间“陷阱”

 


在时间投资上,为了让孩子快乐成长,增长孩子的见识,国际学校家长们的朋友圈,不仅是周末,很多人平时都带着孩子周游列国、参加活动。反观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眼里,快乐成长就是一个最初的梦想而已,所以相应的,他们对时间的自由支配也会相应缺乏很多。

 

在综艺节目《变形记》里面,哪个山区的孩子不是在上学之余,把时间分出来一部分在做家务、干农活上面,更别说家长带着孩子出去玩。甚至西北地区很多孩子,初中辍学很常见,家长经常秉持“读书无用,还不如早早出门打工挣钱”。

 

图来自变形记 丽姐


在这里,我们要看的是,对时间的支配的自由度,体现出的阶层分别。亚里士多德曾总结过成功的三要素:“兴趣、闲暇、好奇心”。


兴趣和闲暇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,能否为自己的成长留出足够的上升时间,是能否实现阶层突破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。而中产阶层确实能让自己从足够多的琐事当中解放出来,从而帮助或指导孩子专注于眼界提升和见识增长。

 

这是消费陷阱吗?貌似不是,这是中产阶层给孩子附加“应对变化”的本领,在对未来的预设中,孩子需要更加自信、灵活,见识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程度,就像打星际争霸里你开了多少地图一样。开了地图你才知道自己的位置、资源、处境和接下来最佳的行动方案。


金钱“陷阱”

 

在金钱投资上,高阶层的人对财权、物权等社会资产的支配能力是低阶层的人远远无法比肩的,而这些支配能力作为阶层问题的最大显性存在,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。


看看国际学校家长,他们的支出项目有:

学费(20万左右,不包括校服费、课本费、住宿费、校车费等等),课外培训班2个以上不等,

冬天的冬令营有可能多达2-3个,

夏天的夏令营2-3个(如果国内的话5000+,如果是国外的营地的话,一般都是10000+)

孩子的个人吃穿住用行的花费(常换尝新),

让孩子上国际学校,需要在学校旁边购置房产的费用

……

有关国际学校家长花费可以参考这篇文章:中产家长用钱砸出来的牛娃:夏令营5万和8000啥区别?

 

国际学校家长的花费可能远远超过这些,但是似乎,这些花费,当你进入国际学校家长所在的圈层,这已经成为必须的花费,笔者曾经跟一位国际学校家长聊过,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久了,看着周围的妈妈们都给孩子报这样那样的班,很多花费都成为标配了,只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资源,让他们不被瞬息万变的时代抛在后面。

 

电影《驴得水》里,三民小学的孙校长唯一的学生的梦想就是,用一头驴来“骗取”更多补贴以维持山区小学正常运转,让山区孩子有学上。

 

图来自驴得水剧照



两者对金钱的支配程度差别之大,可见一斑。对金钱的拥有所带来的“财商”思维教育,也会在长期体现出孩子的见识差别……

 

这是消费陷阱吗?并不是,他们有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,并用金钱置换来的资源,来进行前置性的消费。前路漆黑漫长,积极的消费尝试,总比看着陷阱观望要好。

 


亲情“陷阱”

 

在感情投入上,笔者在这里,并不是说,要强化情感投入的阶级差别。而是说,具有知识水平的中产阶层逐渐摆脱那种“子为父纲,妻为夫纲”的感情交流模式,他们遵守传统,但以更平等和朋友式关系相处和表达情绪。


笔者接触过很多国际学校家长叙述记录、鼓励自己家的孩子,是如何通过国际学校面试、如何自己独立申请到美国大学……


当一个家长像一个朋友一样,帮孩子分析问题,与孩子互动的时候,他们的感情维系会脱下面具,更加亲密,而不是以往那种儿子在父亲面前变得“噤若寒蝉”,女儿在母亲面前装的“温良贤淑”。

 

情深深雨濛濛 陆振华与女儿依萍

 

除此之外,从对待孩子犯错误的方式上也可以看出阶层的差别。位居中产阶层的国际学校家长,大多处于较高的知识水平,他们对孩子的日常生活、挫折教育,更加耐心,陪孩子写作业,研究孩子的心理历程,追寻解决问题的规律,比如笔者知道的很多育儿类、教育类公众号都是这些忙中偷闲的家长们做的,很多中产家长摆脱了以往那种“往死里打”的教育方式。

 

还有,家长把孩子交给国际学校就完了?帝都雾霾、国际学校师资流动、学校环境问题……当孩子出门之后,家长的心还没放在胸膛里,与天气斗、与学校斗、与功课斗,其乐无穷……想想以前,孩子立着墙根就能长大了。

 

以上,这是消费陷阱吗?中产阶层似乎在推翻以前的教育和关怀方式,用一种新的方式去“消费教育”而已。

 


今天,我们不强化焦虑,只说“消费陷阱”真是“陷阱”吗?


您是怎么看的呢?

 

END

密封线


推荐阅读:


耶鲁校长:我很多时候必须是刺猬,但希望你们多效仿狐狸

幼儿园第一次家长会,老师就直接说了送礼的事!|教师节

主编爸爸给巨婴儿子的信:许多有名望的人,都不是985或211院校出来的|征集信

我有1万5,是报个早教班、来场亲子游、还是买个包?|家长叙

贝克汉姆家也鸡血?!5岁的贝小七竟然要学这么多兴趣班!



END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